漢水湯湯,奔流向東。在匯入長江前約60公里處,突然向北急轉,北行8公里后又掉頭南下,形成一個向北方高高豎起的“大拇指”。這個“大拇指”與正下方緊握的拳頭一起,共同勾勒出漢川市馬鞍鄉的輪廓。而黃龍湖,就在這個拳頭的中心處。
水運的便利,讓漢川成為茶葉北上的重要節點城市。在萬里茶道兩個半世紀的繁榮中,遺落路旁的珍珠黃龍湖,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饒的物產,孕育出馬口陶、榔頭鱔。今年,第九屆萬里茶道城市合作大會將在漢川舉行,茶道沿線城市的代表將齊聚黃龍湖畔,共商萬里茶道復興。
九曲百汊天然野生湖
從地圖上看,黃龍湖湖汊眾多,彎曲狹窄。黃龍湖水面面積5000畝,流域面積萬余畝,傳說,黃龍湖有九十九條湖汊,每當雨季,匯集周圍來水,湖水呈橙黃色,猶如一條彎曲的黃龍,故名黃龍湖。
黃龍湖湖汊眾多 通訊員供圖
難得的是,黃龍湖是一個天然的野生湖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在江漢平原東部邊緣,雕琢出一個獨特的甑(器皿)。漢川古稱甑山,縣城就設置在黃龍湖畔。由北周至隋唐,這里都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。
隋唐時,南陽王朱燦率兵在此燒殺搶奪,毀掉故縣甑山。戰亂平息后,甑山遷往今漢川市仙女山,因汊水流經縣境更名汊川縣,后更名為漢川縣(現為漢川市)。
雖已立秋,天氣依然酷熱難當。沿著黃龍湖畔而行,見得最多的便是荷花,盛開的荷花點綴在碧綠的荷葉間,一個個果實飽滿的蓮蓬探出頭來,散發著誘人的蓮香。
馬鞍鄉陡山村黨支部書記熊文俊是村里最早種植蓮蓬的。“2007年,我試著種了一年,收獲后把蓮子給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帶到武漢去賣,效果很好。”
陡山村利用水資源豐富的優勢,因地制宜引進太空蓮種植,依托專業合作社,已形成“產、供、銷”一體化發展模式。
陡山村的太空蓮
經過幾年的發展,村里有160戶農戶種植蓮蓬,總面積1100畝左右。因為黃龍湖畔水好土好,種出來的蓮子鮮甜味美,銷路基本上不愁。“目前有5個合作社在收蓮蓬,可以接到來自上海和北京的訂單。”
熊文俊介紹,太空蓮經濟效益高,蓮花、蓮房、蓮葉、蓮須都具有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,預計畝產1500斤左右。1100余畝荷塘不僅扮靚了鄉村,更鋪就了一條致富大道。
一條鱔魚養活一條街
黃龍湖水源,來自長江最大支流漢江。優質的水源,讓黃龍湖出產優質的水產品,其中更以鱔魚最為有名。
在武漢、孝感等地,經常能看到名為“榔頭蒸鱔”的餐館。這道菜,便是黃龍湖豐厚物產的回饋。
黃龍湖畔有個村子,名為榔頭村。村里有一條主干道,道路兩側的餐館林立,招牌上都有“榔頭蒸鱔”這幾個字,一條鱔魚,養活了一條街。
“整條街上,做鱔魚的有十幾家,每到周末,家家爆滿,都是來自武漢、孝感的食客。”去年,胡繼平夫婦,在街上開起了一個名為“陶景園”的農莊,主打榔頭蒸鱔。他介紹,榔頭村距離武漢的蔡甸開車只要十來分鐘,不少人慕名而來,“還有臺灣的客人專門來這里吃鱔魚。”
農莊里做鱔魚的師傅叫熊江橋,今年45歲的他,已經做了30多年的鱔魚了。他的師傅,便是胡繼平的父親。
榔頭蒸鱔
熊師傅說,榔頭蒸鱔講究邊殺邊蒸,全在一個“鮮”字。鱔魚塊是用米粉包裹著的,浸泡在用油鹽醬醋制成的湯汁中,米糯魚甜油香醋酸,五味調和。拈起一塊鱔魚,在湯汁中蘸一蘸,送入口中,鱔魚塊入口即化,不柴不膩,吃完之后,唇齒留香。
而要做好這道菜,必須要用產自黃龍湖的野生鱔魚,“二兩左右大拇指粗細最佳”。因為與漢江連通,黃龍湖的水質總是保持著極好的狀態。黃龍湖中常年生長著豐富的蓮葉、菱角、蘆葦等水生植物,這些水生植物既是小魚小蝦的食物,黃龍湖流域出產的野生鱔魚以新鮮野生的小魚小蝦為食,肉質香甜。
馬口陶傳承千年窯火
除了鱔魚,黃龍湖邊最出名的特產便是馬口陶。
2021年4月12日下午,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。湖北黃龍湖馬口陶在茶展品區驚艷亮相,并將作為伴手禮,贈送給現場參會外賓。
馬口陶,自古便是湖北三大陶器之一。黃龍湖畔特有的紅黏土與鱔魚黃釉,孕育了始于明隆慶年間、迄今已近500年歷史的馬口陶文化。
精美的馬口陶
據《漢川縣志》記載,馬口窯鼎盛時期,數百口窯分布于此,數千名工人揮汗如雨制陶燒陶,形成“十里窯場不夜天”的盛況。
20世紀80年代,馬口窯日漸式微。2000年,隨著最后一個窯口的關閉,輝煌數百年的馬口陶器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,成為一個口口相傳的文化符號。
2008年,馬口窯古窯址被列入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2011年馬口陶器燒陶技藝入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2019年6月,湖北黃龍湖文旅集團在漢川市馬鞍鄉,修復了馬口窯、喻集龍窯,建起黃龍湖馬口陶文化傳承基地。
基地的馬口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廣,出生于1990年,從小跟著大伯學習陶藝雕花技術,愛好學習的他后來又到景德鎮等地深造。
“歷經500多年的傳承,馬口陶根植于民間沃土,承載著荊楚文明,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它傳承下去。”李廣說,傳承基地現在的年輕人很多,最年輕的只有20歲左右。“我們歡迎更多的人來這里,我們也愿意把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。”
黃龍湖馬口陶文化傳承基地有關負責人說,基地將定期舉辦開窯節,展現馬口窯陶藝、傳播馬口陶文化,推動馬口陶文化融入現代社會,探索傳統藝術和現代工藝的融合發展新路徑。
以茶為媒迎國際盛會
毗鄰陶文化傳承基地的,則是黃龍湖茶文化博物館。
黃龍湖茶文化博物館
博物館總建筑面積1萬余平方米,分為茶倉展示、茶席展示、茶修學堂、茶制作流程展示、茶實驗室、茶文化報告廳六大主題功能區,其中展示廳包括湖北名茶館、中國名茶館、國際名茶館、萬里茶道館等五大展館,是目前國內收藏茶品種類和數量較多的藏館之一。
漢川并不是茶葉的主要產區,但卻是萬里茶道的必經之路。萬里茶道是17世紀末至20世紀初,繼中國通往世界的絲綢之路衰落后興起的又一條國際商道。它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,延伸至俄羅斯圣彼得堡,全長1.3萬公里,縱貫中蒙俄,是歷史上跨越陸地距離最長的商貿通道。
在湖北境內,萬里茶道沿漢江北上,在漢川境內拐了一個大彎,這也讓漢川成為萬里茶道的重要節點城市。2023年第九屆萬里茶道城市合作大會將在孝感漢川市黃龍湖畔召開。
目前,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加速推進。借著國際盛會的東風,萬里茶道旁的這顆珍珠,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